雨水将近,草木萌动。在缙云县舒洪镇岭口村的贞溪边上,一片片绿油油的麦苗随风摇摆,一股春的盎然生机迎面扑来。
“去年7月,土地整治一完成,就全部种上了水稻。10月份水稻成熟,让每亩土地增收了1500余元。现在田里种的是缙云土面‘专用’的土麦。”岭口村党支部书记李喜强兴奋地说,原本这片200多亩的土地凹凸不平、肥力贫乏,无法进行规模化经营,只有部分村民种了些青菜、番薯自家食用,属于半荒废状态。现在通过“旱改水”质量提升,削峰填谷,新建防洪堤、生产道路、蓄水池等,“村里没花一分钱,旱地变成了高产优质的耕作水田,还实现了机械化耕作,省钱省力还有高收成!”
这只是缙云县垦造耕地工作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缙云接连出台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实施细则、耕地(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实施方案,创新社会投资模式,划定了基本农田,把耕地农田保护列入各乡镇工作目标考核,层层签订责任状。并在全省率先开展标准农田精细化管理试点和土地整治监理监管系统试点,连续21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目标。
与此同时,缙云还专门出台扶持政策,对新增耕地种植旱作作物实行五年耕种和地力培肥总额每亩不低于1600元的补助;新增水田种植水生农作物实行5年耕种和地理培肥总额每亩不低于3500元的补助。明确各乡镇街道在县级验收合格后一个月内,落实种植和地力培肥方案,有效提高了农民的耕种积极性和新增耕地质量。
据统计,仅2016年,缙云共完成垦造耕地项目28个,新增耕地面积2687亩,其中水田面积2325亩,旱地面积362亩,直接或间接带动农民增收500多万元。
借助垦造耕地工作,缙云一方面让土地变废为宝,实现了新增耕地的目标,破解了土地要素制约;另一方面还优化了农村环境,把垦造耕地工作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田园环境提升、农民持续增收的有力推手,让老百姓坐享长久的实惠。
前路乡姓叶村把荒山变成“梯田花海”,各色花卉争奇斗艳;壶镇镇团结村把溪滩滩涂和废弃工矿用地打造成249亩五彩荷花,成效初显;胡源蛟坑村将废弃荒滩改造成为水田,种起高山茭白,收益颇丰。
今年,缙云还将拉高标杆,将在岩背村等地打造千亩梯田,并设计了摩托车、自行车赛道以及观景台,集旅游观光、运动健身、写生摄影等于一体,打造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休闲新业态。
共同参与 维护家园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