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晚上刮了一场大风,2日早上天刚擦亮,余杭区径山镇小古城村村民施德丙就穿上了救生衣,赶到了下钱家藕塘打捞水面垃圾。“晚上这么大的风,一定会刮下来很多树叶,所以我一早就去打捞垃圾了。”等到7点多,村民们陆续出门,下钱家藕塘的水面已净如明镜。
施德丙,60岁,去年余杭区开始整治小微水体时,他的身份变成了小古城村4个池塘的保洁员。“我们要保证水面上没有垃圾,看到违法排污口,也要向镇里、村里反映。”去年年底,施德丙就看到有工人将饭盒扔进了杨家畈排水沟,他自己去劝说没效果,就汇报到村里。村里与工人所在的工厂进行沟通,这种事就再也没发生过。
近年来,随着淤泥沉积,池塘、沟渠等小微水体成了剿灭劣V类水体的一个死角。小微水体量大面广,流动性差,清了又污,污了再清,如何形成长效管理成了一个难题。为此,余杭区创新管理方法,以网格化联动管理机制为载体,建立“小微水体”整治一张网,采用镇街、村、村民小组三级网格联动管理,做到了池池有人管,渠渠有人看。
在下钱家藕塘边,竖立了一块小微水体公示牌,村责任人、网格长、网格指导员、保洁员、义务监督员的姓名和电话都公示出来了。其中,村责任人、网格长、网格指导员一般由村镇干部担当,保洁员和义务监督员由群众担当。“每个星期,区、镇五水共治办都会派人暗查暗访,拍照取证,水质不好的通报批评,不仅要扣分,补助资金也会扣掉。”村党委委员林加新说。
为了激励治水,径山镇治理小微水体还采取以奖代补制度,通过治水成效发放奖励。2016年,小古城村长效管理考核结果是优秀,镇里奖励了27000元钱补助给保洁员,施德丙也分到了7000多元钱,这让他更有干劲了。
径山镇位于余杭西部,境内河网密布,中苕溪、北苕溪穿镇而过,径山镇的19条村级河道、169个池塘、42条沟渠小溪最终都汇入苕溪。苕溪是余杭和杭州城北居民的饮用水源,余杭区对苕溪的水质保护丝毫不敢放松。网格化治理小微水体实行一年,效果显著,径山镇的区、镇级河道稳定达到Ⅱ、Ⅲ类水质。“全镇的‘毛细血管’健康了,才能避免污水汇入大河,才能从源头上提升水环境质量。”径山镇治水办副主任邵小青说。
目前,余杭区各镇街正推广编制“一村一清单”的水系治理网格,并在每个“小微水体”网格内标明小组数和户数,实现“人进户,户进格,格进网”;网格长通过“村规民约”、自查自纠等方式,清除小微水体“顽疾”。
共同参与 维护家园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