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作为国内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之一,浙江率先感受到环境污染带来的发展压力。2013年,浙江主动调整进入新常态,打出了一套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的转型升级组合拳。
全省各地纷纷响应,绘制“治水”蓝图,定下治理目标。并且从2014年年初起,全省11地市90多个县(市、区)连续半年时间,在浙江日报上以“五水共治百城擂台”为题,刊发各地“五水共治”作战指挥图和治水承诺书。如今,近三年时间过去了,当年的承诺有没有从“纸上”落到“地上”?
即日起由浙江日报、浙江在线、浙江新闻App、浙江手机报组成的新闻报道组将前往各地回访三年治水承诺,汇集各地治水经验,寻找因“五水共治”而发生美丽蝶变的浙江样板。
浙江在线11月2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仲瑶卿)远处青山苍翠逶迤,两岸树木葳蕤繁茂,清澈的河水随着阶梯状的堰坝缓缓而下,在阳光的照射下只见水中鱼虾戏石,往来翕忽。而这“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场景便是衢州柯城“最美两溪”的真实写照。
“最美两溪”——石梁溪
两年多的时间里,该区依托“两溪”周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景观,创新开展全流域生态化治理模式,通过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联动治理,实现从黑臭河、垃圾河到“风景河”的蝶变。
据柯城区“五水共治”办公室统计数据显示,该区乡镇交界断面水质合格率为92.2%,比2013年提高13.5个百分点。庙源溪交界断面水质合格率已从20.3%提升至84.7%,石梁溪水质合格率已从59.3%提升至92.4%,达到了国家3类地表水水质。
全流域生态化治理 一江清水送下游
庙源溪,是柯城区境内衢江左岸的一条支流,流经九华、万田两个乡后再汇入衢江,流域面积达82.8平方公里,主流长22.8公里。来到庙源溪“鲇鱼湾”,记者在现场看到,两岸绿色草坡随着蜿蜒的河流延伸至远处,临水处是堆放错落有致的叠石,对岸是以茅草为顶的景观长廊,山水相容间构成了一幅天然的生态画卷。
“最美两溪”庙源溪
柯城区“五水共治”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原来九华乡和万田乡曾是衢州市养猪集中区域,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占柯城区一半以上,生猪排泄物直排河道,严重影响了水质和村庄的生活环境。
为确保“一江清水出柯城”的承诺,2013年6月柯城区率先实施全流域的生猪整规禁养工作,在7个乡镇6个街道实现全辖区全流域禁养,共计累计退养生猪55.78万头,整治沟渠、河道600多公里,查处关停非法采砂企业21家。
整治的效果立竿见影,曾经的清流还复来。水不仅要变清,还要变美,为将水清与水美有机结合,柯城区创新在“两溪”开展全流域生态化治理模式,依托原有的自然景观投资2.77亿元将“两溪”打造成集休闲、旅游、健身为一体的生态绿带和城市后花园,通过修建绿道系统对接城市公园,贯通了沿线的风景资源。
“浙江环保小卫士”奔跑在最美溪流旁
今年五月,衢州市举办了“市长带你游乡村”暨柯城区最美两溪迷你马拉松比赛,参与人数达两千余人;同年六月,浙江首届生态运动会其中的一站在庙源溪畔举行,来自全省的各地的100户家庭不约而同为清澈见底的河道点赞。在不断吸引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的同时,“两溪”综合治理的附加效益正不断显现。
“两溪”释放生态红利 一泓碧波焕新机
生猪卖了,猪栏拆了,养殖户的出路怎么解决?万田乡的顺家路边村给出了答案。据了解,该村村民原来多以养猪为主,规模养猪大户就有70余户,年出栏生猪有1万多头,是个名副其实的养猪大村。
2013年柯城区实行全流域禁养,顺家路边村率先实行整村退养。2014年下半年,村支书鲁晓芳在女儿的帮助下开起了“奶爸家”店铺,在网上卖起了童装,仅几个月的时间,销售额就达到了十多万元。在鲁晓芳的宣传发动下,其他村民也开始试水“农村淘宝”。
衢州柯城风貌
为了帮助村民的电商创业之路早日走上“正轨”,村里还建起了“乡镇农村电商创业服务中心”,今年该村被评为柯城区首个阿里巴巴认证的“淘宝村”。
截至目前,该村开设淘宝店铺40余家,占农户总数20%,年销售额已达到1500万元以上。
除了农村电商外,柯城区深入推进“三换一改”,在原来“猪棚换大棚、换菇棚、换来料加工棚”的基础上,创新实施“猪棚换画棚”、“猪棚换陶吧”。与此同时,引导村民借助环境优势发展精品民宿。
两岸竹林郁郁葱葱,溪水丁东奔流直下。溯溪而上,便来到了久负盛名的桃源七里。
森林覆盖率达98%、空气负离子峰值达8万个/cm3、夏季平均气温低于市区5-10℃、山高谷深大隐于市……正是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优势,成为都市人为之向往的乡村旅行之地。
桃源七里风貌
“桃源七里位于柯城区七里乡,结合‘五水共治’共建生态家园等行动,不仅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还打造出了以乡村旅游为主题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与此同时,正不断引导传统农家乐向养生养老、度假休闲的新形态发展。”柯城区“五水共治”办专职副主任陈建林说道。
“两溪”独特的资源优势,打响了柯城生态优先和亲水旅游品牌。截至目前,该地乡村休闲旅游综合收入为1.09亿元,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6.53%。
“两溪”的综合治理不仅实现了从黑臭河、垃圾河到“风景河”的蜕变,而由好风景带来的新商机为老百姓找到了更好的增收之路。目前,当地农民实现转产专业3万多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245元,累计增收逾3.1亿元,“两溪”流域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市区水平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