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三门县海游街道新农办干部叶国松又来到了亭旁到海游的污水大管网小坑村段施工现场。监督施工、现场解难,是他这几个月来每天的必修课。
“因为是亭旁下来的管网,当时政策处理时,部分海游群众不是很配合,尽管在我们街道和村干部的大量工作下,最终达成一致,但就怕施工过程会出现不愉快,所以不放心,每天都要过来看看。”叶国松说。
负责、专业、一丝不苟。这是叶国松从2014年10月份负责农村污水治理工程以来,县治水办、街道、工程设计、施工方以及相关行政村的干部群众对他评价最多的几个词语。
来新农办之前,叶国松是该街道规划站站长,“五水共治”工作开展以来,海游街道30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以及污水处理大管网工程就落到了以他为主的几个人头上。
两年多来,除后郭、下达田、南岙等3个村因整村搬迁和新村规划未做等原因,暂未推进污水处理工程外,海游街道已投入7715万元,完成共计29公里的管道铺设,受惠群众达8417户。而让叶国松在这场“治水大战”中一战成名的,却是综合接户井的改造环节。
2015年,该街道对城北村小区进行污水管网改造,在接户井处,叶国松发现传统的设计口径小,不方便清理杂物;管道直,臭气回流入户,也不隔油,仅仅投入使用两年的管网,排水口已被油污堵塞得仅留一个小口子。
“才用了两年多就这个样子,说明我们传统的接户井有问题。”叶国松说,随着农村家庭生活条件的好转,日常用油增多,这一问题不解决,农村的治污工程怕是短期工程。
于是,叶国松一边查资料,一边找专家,反复试验,最终设计出了一个全新的接户井。这个接户井在传统混凝土内放置一个塑料桶,接户的出水口采取上弯的方式设计在桶的中端,确保冷饭冷菜等杂质可以排出后沉淀在桶底,同时又能确保臭气不回流;接管网的出水口采取下弯的设计方式,确保漂浮在最上层的油脂等悬浮物不会进入管网、造成堵塞。每家每户只要每年清理一次接户井即可。而这个设计成本每户只增加了20元左右,在预算范围内。
实验成功后,叶国松马上在街道进行推广。杭州华家池环保技术工程有限公司设计人员叶信齐在工程施工期间几乎天天跟叶国松在现场,对此他大大点赞:“这么负责专业,很少见,特别是一些工程没有达到要求的,当场指出改正,对不达标的管子还敲了两次。”
叶信齐的话在梅村村干部麻文斌处得到了印证。“我们村淤泥地带做硬地皮,他每天过来指导,那时天气热,还经常下雨,他从不缺席。除专业外,做群众工作他也是老手,我们100多米管网用地涉及后郭村,如果没有他一起协调,很难推进。”
工程填土时,为防止一些施工单位用杂石代替沙和石粉,他反复交代,并现场巡查;有施工方施工挖土时碰到硬石块,为图方便采取弯道处理,他发现后要求改直;有些施工过程管子接头大小头调换,也没能逃过他的眼睛。
“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我们工程能得到县里和省市相关部门的高度肯定,离不开领导和村干部的支持。”叶国松说。
海游街道办事处主任陈华乾说:“城市下水道一直被称为城市的‘良心’工程,叶国松在农村的‘良心’工程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正是当下我们倡导的工匠精神的典范。值得基层干部学习。”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