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晌午的阳光洒在龙游县小南海镇箬塘村前塘的水面上,温暖又恬静。村民张义芳正在巡查该塘的水体状况,看到水面上有些许漂浮物,麻利地拿起网兜打捞。
今年74岁的张义芳已有三十多年党龄。曾经担任过村书记的他,如今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村“护水大使”。
上个月,该村90名党员从村两委干部手中接过“护水大使”的聘书,每名党员认领村中一口水塘,并签下责任书,负责日常巡查记录、上报水体质量、协助建立水体管理档案等工作。箬塘村村支部书记李炎根相告,这是今年换届后,新一届村党组织履行治水剿劣竞职承诺、补上长效管理这块短板的实际举措。
责任书上,清楚地标明每一位党员负责的水体区块、面积、水体水质现状和水体质量提升措施。如此正式的聘请、归档,让“护水大使”们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更强了。张义芳告诉记者,他家就住在前塘旁边,不到几十米的距离,在二楼阳台上可以看到整口塘,一有啥事,他一眼就能瞧见。
箬塘村向来靠天存水,缺少活水源。村里有大大小小、互不相连的水体上百个,如何管理它们一直是个难题。有了“护水大使”后,村里建立了水情档案。记者看到,在水体质量提升方案一栏,填写着古井引水、土方填埋、景观改造等各种治理措施,另外,水质提升前后的景观变化,也有照片作对比。
新闻链接
箬塘村的做法,是龙游县发挥村干部和广大农村党员在剿灭劣Ⅴ类水中先锋模范作用的一个缩影。今年,该县结合村社组织换届,把剿劣作为新任村社党组织书记、委员的第一份“家庭作业”,检验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和战斗力;县委组织部发出倡议,号召全县共产党员背水一战,“勇当剿劣潮头兵”。目前,全县已有13000多名党员当起“护水大使”,认领水塘、沟渠等小微水体;修渠串塘、生态治理、“水塘+旱地”等一系列治水妙招也在全县各地推广。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