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3年开始,一场声势浩大的全民治水战役在全省打响,三年治水成效初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景象又回来了。“五水共治”是一场歼灭战,更是一场持久战,笔者以为,从治水入手,优化人居环境,倒逼产业调整,淘汰落后产能,为后续发展腾出环境空间,仍任重而道远,还需做好以下四篇文章。
正本清源,发挥联动作用。治水以来我们一直按照“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的工作思路,全民治水、全域治水、全力治水的工作方法,打好治水“组合拳”,坚持水岸同治。各部门互通有无,往往一条水系出问题,各部门通力合作。如在治理漓渚江(漓渚段)过程中,工业、城建等多部门联动,清查出岸上93家企业,58家三产行业,1892户住户排污纳管情况,治理时,从截污纳管到清淤清障,从河长制落实到宣传到户,同样也是各部门共同搭台,唱好治水大戏。但治水工作是系统工作,有很多主要河道往往流经多个区域,区域内特别是河道下游区域各自为政开展治水,一方面浪费资源、精力,另一方面容易形成管理盲区,治水更需要协调各镇街甚至区级力量,可以通过联席会议的形式,上下游同治,合力攻坚,实现标本兼治。
引水入画,勾勒美丽画卷。在治水过程中,不应就治水而治水,应综合考虑地区水环境系统,将地区内的山水林田湖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将生态、景观、休闲、文化等元素融入到水环境综合治理中,变治水为造景,例如,漓渚镇是一个传统花木种植小镇,全镇90%的植被为花木,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绿色”小镇,有先天的自然禀赋优势,在棠棣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我们以村中池塘、溪水为依托,砌河坎,种鲜花,造水帘,在美丽乡村这幅大的卷轴画中,逐一点缀,打造出品位高、功能全的休闲生态景观带,并将此做法推广到其他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中,真正做到引“活”水入画。
以水为媒,发展生态经济。治水是手段,最终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才是目的。“古韵水乡、现代水城、东方威尼斯…”,绍兴有着众多与水相关的美称,同样起源于“染缸、酱缸、酒缸”的三个与水有着密切关系的传统产业曾经为绍兴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绍兴特别是柯桥的水环境在印染企业大肆发展扩张的过程中已被过度透支,治水已是民心所向,向印染企业“亮剑”大势所趋,企业转型迫在眉睫。同时,现代企业的发展,人才的引进越来越注重环境因素,水环境的改善意味着生活品质的提升,重构“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美好画面,城市可吸引高端产业、文创产业的入驻,乡镇也可利用山水优势,发展民宿、全域旅游等美丽经济,及时将治水成果转化为招商引资的优势,实现治水红利最大化和生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
借水行舟,建立长效机制。全省“五水共治”以来,已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何保障治水成果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应该强化法律保障,把治水的经验上升到省级等地方性法规,用法的形式固化下来,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惩治力度,必须使其为环境污染付出沉重代价,将治水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中,将生态保护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一个重要部分,形成立体化、全方位的治水机制。此外,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公民养成良好的护水节水习惯,让护水理念植根广大群众之中,政府、社会、企业、公民共同努力来保护好治水成果。
共同参与 维护家园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