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正文
辽宁铁岭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初现成效
土壤“冒油花”庄稼乐开花
2017-06-03 09:36:15来源:人民日报记者 刘洪超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也发芽。”这是对东北黑土地最形象的比喻。然而受自然因素制约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东北黑土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减退,土地质量退化。

  “黑土地正面临日趋板结、可耕性变差的问题,原来有1米厚土层,现在只有40厘米至60厘米,形成1米厚的黑土层需要3亿年,而现在的退化速度是一年1厘米。”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陈温福告诉记者。

  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在东北四省(区)17个产粮大县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辽宁省铁岭县就是试点县之一。春耕时,记者在铁岭县蔡牛镇张庄玉米种植合作社看到,10多台大型拖拉机正在耕作,已经粉碎的秸秆及有机肥被深深埋到松软的泥土里。

  “黑土地保护项目实施以来,通过玉米秸秆还田深翻,改良土壤结构,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耕作层的厚度。普通的旋耕,土壤耕作层的厚度也就是12到15厘米,还田深翻以后,耕作层能够达到30厘米以上,有利于作物根系下扎和土壤水分养分的利用,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铁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土肥站站长薛振亚说,“这种科学化的作业方式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化肥使用量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对保水保墒、丰产增收起到促进作用,达到提升耕地质量的目的。”

  为了让项目有效推广,铁岭县优先选择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项目任务。2016年,铁岭县完成秸秆机械粉碎还田8万亩。县农村经济发展局副局长陈宏伟介绍,县里聘请省内知名专家组成指导组,并与沈阳农业大学土环学院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以“控、增、保、养”等技术措施,来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控”就是实施减缓黑土层变薄技术模式,实现稳产增产目标;“增”就是实施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技术模式,持续提升土壤肥力;“保”就是通过耕作层深松耕,增强黑土地保水保肥能力;“养”就是实施优化农业结构技术模式,实现黑土地用养结合、持续利用。

  铁岭县还聘请第三方评估公司,通过GPS定位器等方式,现场测定作业土地面积,同时检测已完成作业地块的质量。

  “根据去年的统计,黑土地保护项目区的玉米、水稻亩均增产35.1公斤和30公斤,全省总增产粮食达532.7万公斤,总增收1140万元,项目区农作物秸秆还田率达到80%以上。此外,畜禽粪便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化肥施用量也有所减少,在试点区初步形成了以地力培肥、耕层构建、结构优化、养分平衡为主要内容的黑土地保护综合技术模式。”辽宁省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钱华良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 【专题】中央环保督察即时报

  • 武义稻田现巨型龙舟

  • 1
  • 2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