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洋豆腐是临海的知名特产之一,无论是在饭馆、酒店,白水洋豆腐都是常见的招牌菜。正因如此,白水洋豆腐名声远播,每天被大量地从临海运往宁波、杭州、上海等城市,满足当地人的味蕾。
在临海,豆腐生产主要由遍布于各乡镇、街道的豆腐作坊来完成。近日,记者对临海数十家豆腐生产作坊和厂家进行了一次调查,却发现,市场上看上去白白嫩嫩的豆腐,其“出生地”问题重重,卫生情况令人堪忧。
非白水洋的“白水洋豆腐”
做豆腐,自古以来被看成“人生三苦”行业之一。因为豆腐的保鲜性相对较差,从业者必须贪黑制作,起早售卖,这是古今沿传的行业习惯。
一位豆制品行业从业者告诉记者,在临海,豆制品生产者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规模化生产的豆制品厂,做的是批发生意,通常开工较早,上半夜就已经开工制作,凌晨3点左右,产品会进入批发市场,从而被运往全市各地;另一种是小成本的豆制品作坊,销售渠道窄,生产能力也相对较差,通常在凌晨2点左右开工,到早晨6点左右把制作好的豆制品送往位于菜场的自家摊位售卖,或送往订购产品的相关单位。
有市民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在售的大部分豆腐、豆腐干、油豆腐等豆制品其生产条件简陋,卫生情况糟糕,而且普遍存在违规生产的情况。
记者了解到,临海在相关部门有登记的豆制品生产商可能超过70家。从上周开始,数天时间里,记者分别在上半夜和下半夜对临海城区附近不同街道、不同规模的十多家豆制品生产商进行了暗访调查。
调查的范围主要集中在临海古城街道、大洋街道和大田街道。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尽管这些生产商彼此之间生产的工艺存在一些差异,但他们生产的豆腐几乎都号称是“白水洋豆腐”。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台州市面上的“白水洋豆腐”有大部分是出自临海的这些豆制品生产者。而在这些生产者中,来自临海白水洋的却寥寥无几,产地为白水洋的“白水洋豆腐”更是少之又少。
废水横流,小作坊环境简陋
房屋低矮,车间狭小,设备简陋,这几乎是所有小作坊的共同点。这些小型的豆制品生产单位,大多位于城乡结合部,相对冷僻的地方。有些小作坊是租用拆迁户的拆迁房屋,简单的配一个烧煤的锅炉,配上其他生产工具就可以进行生产。
垃圾堆与煤堆靠墙而放,时而有老鼠疾奔而过,窗户上结着厚厚的污垢,这是记者在其中几家小作坊白天未生产时看到的场景。
26日凌晨2点,临海城区车门桥村附近一家豆制品作坊正在生产当中。三四名工人要赶在天亮前将要销售的豆腐、豆腐干等产品制作完成,送往市场。
生产车间位于一处低矮屋子外面的临时篷内,面积不大仅十来平方米,水桶,锅炉、灶台等一应生产用具和工人都挤在狭小的空间里。
盛放豆腐成品的竹质筐子经过简单冲洗,就投入使用。在门口的一个塑料盆内,一大盒豆腐被浸泡在用色素调制的温水里进行浸染,使其成为褐色的豆腐干。
清洗生产用具的水积聚在水泥地面上,没过工人脚背,其中一人用扫把将水扫出生产区域。这些含豆腐生产产生的豆腐水和泡豆腐干产生的色素水的污水最终被直接排放到了生产区附近的地面上。锅炉烟囱低矮,烧煤产生的烟未经过滤,直接排放。
这个生产作坊是大多数小作坊的范本。
看似正规的厂家,卫生状况糟糕
小作坊条件简陋卫生糟糕,那么规模稍微大一点的豆制品生产企业又怎么样呢?
望江门外的观澜路,有两家规模相对较大的豆制品生产企业,其产品除“白水洋豆腐”外,还有千张、豆腐皮、香干、素鸡等豆制品。
记者连续数夜观察观澜路一家名为“安康豆制品厂”的企业,发现该企业几乎在每天晚上7点左右都会准时开工。
27日凌晨3点左右,记者进入到该企业位于门口路边的一间放置着煤锅炉的生产车间,刚进门便闻到一阵浓厚的酸臭味道。这间面积近20平方米的屋子,地面上沉积着制作豆制品遗留的渣子,且潮湿不堪。锅炉烧开后喷出的蒸汽充斥着房间的上半截空间。里面的机器锈迹斑斑,潮湿的地面上放着一些塑料箱,箱子里是当晚刚刚制作出来的豆腐干。
凌晨3点是这家工厂当天生产接近尾声的时间,一位工人从仓库里把当晚产的豆制品装上车子,运往距离厂区不到百米的批发市场。
在观澜路上的蔬菜批发市场里,记者了解到,安康豆制品厂在临海从事豆制品生产已经多年,而且产量较大,但关于生产环境,受访者表示不好评价,因为大部分生产厂家的环境都不尽人意。
相关部门:严厉整治,零容忍
关于这些豆制品企业的整治,记者从临海市五水共治办了解到,自6月27日起,临海市由五水共治办牵头对这些豆制品作坊进行了一次清查和整顿。
五水共治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豆制品生产单位确实存在污水排放上的问题,他们近期已经有对其进行整顿的计划。
根据计划27日晚上11点后,古城街道和大洋街道同时对各自辖区内的豆制品生产单位进行一次突击检查。当晚8点,记者先行对之前暗访的几处豆制品生产单位进行了观察,意外发现平时7点左右早已进入生产状态的安康豆制品厂此时却并没有在生产。
之后,记者在行动开始后又沿着行动路线对观澜路上包括“安康”在内的两家豆制品生产单位进行了观察,在晚上11点40分左右到达安康豆制品厂时发现其招牌已经被摘除。
昨天,记者了解到,6月27日上午,大田街道五水共治办、行政执法、城建办、市场监管、环保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队伍,对辖区内的多家豆制品作坊进行了集中整治,通过当地管委会的劝导,相关职能部门的教育,大田辖区内4家存在问题的豆制品生产单位被悉数关闭,为防止商家半夜生产,执法队员对作坊进行了断电处理。
6月28日凌晨1点,大洋街道也联合公安、行政执法、环保、电力等部门出动由20余人组成的联合执法队伍,对位于泾头项村、临东村、五峰村等地的6家不符合环保标准发放停业通知书的小作坊进行强制断电。
据悉,大洋街道于6月27日已经完成对辖区内豆制品生产单位的检查,并对其中11家生产单位发放了停业整顿通知,同时为他们提出了具体整顿方案。
大洋街道执法队员告诉记者,这些小作坊地处隐蔽,开展生产的时间不定时,为监管工作增加了不少困难,但面对环保不合格的现状,大洋街道会坚决对其进行关停整改,下阶段还会继续加强日常监管,进一步规范小作坊的生产经营秩序。
昨晚8点,截至记者发稿,还未收到豆制品生产单位较多的古城街道的相关处置信息。
据了解,接下来临海市还会对这些存在问题的豆制品生产单位进行严密监管,未完成整顿而偷偷生产豆制品生产单位将会受到严处。记者徐慧兴文/图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