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岭石桥头镇黄西岙村,村民柯君波每天第一件事,就是将昨天的垃圾丢进家门口分类垃圾桶里。他很容易摸索出一套“规律”,“就看会不会烂,会烂的扔绿桶,不会烂的扔灰桶。”
在柯君波看来,给垃圾分类在城市里常见,但自己作为农村人,适应起来也不难——“开始觉得麻烦些,但时间久了,就习惯了。”
习惯产生效应——如今,走在黄西岙村村道上,村容整洁,看不到垃圾。有时候,柯君波去到其他农村地区,看到曾经一些“熟悉”的场景,他想起黄西岙村几年前脏乱差的村容。对比这些不美好的回忆,柯君波很欣慰。“不仅是我,所有村民都这么觉得。”
在石桥头镇,黄西岙村是当地实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一个缩影。而在温岭,石桥头镇则是该项工作的先行者。
石桥头镇是传统农业镇。2015年,石桥头镇被列入省“一镇一村”农村生活垃圾“三化”处理试点镇。2016年,石桥头镇围绕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目标打造样本工程,为温岭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拉开序幕。
农村垃圾分类的“习惯养成”
2014年,温岭启动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工作,石桥头镇辖内27个行政村,目前,已基本实现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全覆盖。
给垃圾分类,石桥头镇农村人的“习惯养成”,离不开制度的保障。
石桥头镇每日安排村党员干部或村民代表,对各村各组垃圾集中投放点进行分类规范性检查,将分类规范的村民在村公告栏内进行表扬公示,分类不规范的村民及时指导补正。
除此之外,各村每月根据检查情况,进行“垃圾分类规范户”和“美丽家庭户”等争先创优评比活动,同时评出5-10户先进组进行相应奖励……
在黄西岙村村公告栏上,记者注意到,《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村规民约》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奖惩考核办法》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表决通过后上墙公布并付诸实施;黄西岙村将垃圾源头分类、定时定点投放及其他规范村民卫生行为相关要求等制度列入村规民约。
2016年,温岭市农办牵头,该市综合执法局、市妇联参与,对每个镇(街道)进行业务培训和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宣传;通过村级组织发动党员妇女带头开展分类投放收集;将全村分类桶进行编号,由村民组长按组统计管理,并在村荣辱榜上公示监督。
农村垃圾的“城市化”
据《温岭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调研报告》显示,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生活垃圾越来越多,其品类也越来越城市化、工业化。
“温岭几个工业经济相对发达的镇(街道),每天能产生大量的工业垃圾,一些街道鞋业企业较多,制鞋产生的废料堆积如山。”
温岭市农办主任吴玉明告诉记者,原先的处理方法就是焚烧,还有好多镇(街道)工业垃圾则和生活、建筑垃圾混在一起处理,农村可堆肥有利用价值的垃圾也被焚烧。
给农村垃圾分类,迫在眉睫。目前,温岭市16个镇(街道)都已启动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在原先垃圾全面焚烧的基础上,推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分类化处理。
垃圾分类的“先行”成效
“去年,温岭启动92个村的处理设施建设,今年将启动693个村。”吴玉明表示。目前,温岭采购的33台二吨机械快速发酵处理设备正陆续到位,建设了沤肥处理阳光房10座。各镇积极探索实施机械化分类处理、阳光房沤肥处理和人工分类减量处理新措施。
2016年初,黄西岙村选择太阳能发酵资源化处理工艺建造沤肥房先行试点,探索性开展户分类、村收集、镇处理的治理模式。
截至目前,已有9座沤肥处理阳光房,都是建在石桥头镇农业生产较为集中的村庄,季节性的菜叶、秸秆较多可经堆肥资源化利用,达到区域全覆盖,覆盖人口2万人。
据统计,黄西岙村农村生活垃圾“三化”处理试行已一年有余,生活垃圾减量率达50%以上。
共同参与 维护家园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