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椒江至武义公路黄岩宁溪至仙居朱溪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会议评审,消息一经发布,便引发一阵点赞热潮。“昔日周边永嘉、乐清、仙居、临海均有商贩互市,如今,这条路贯通宁溪仙居,真是不敢相信的神话!”网友“老马识途”在评论里说。
建设中的S325延伸段黄岩北洋至宁溪段工程。
一条路何以会引起那么大的轰动?熟悉黄岩的人都知道,该区西部山区占全区总面积46.3%,人口数占全区近20%,但发展却相对滞后。探究其原因,区位条件是避不开的一道坎,宁溪至朱溪段工程等交通项目的规划实施,将彻底改变西部的区位条件,为西部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省党代会提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加快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这也正是黄岩的发展路径”。市委常委、黄岩区委书记徐淼说, “没有西部山区的小康,就不可能有黄岩的高水平全面小康,我们要站在忠实践行两山理论的高度,发展大交通、大旅游,促进产业大联动,把西部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生产力优势。”
以交通为脉,变区位劣势为发展优势
“架桥梁缀山谷,穿隧道越山岭,天堑变通途。”这句话说的是在建的S325延伸段黄岩北洋至宁溪段工程。7月23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人们已经开始路面施工。眼前火热的施工场景,让黄岩区交通局总工程师胡定波有些感慨:“以前,水库周边的环库公路等级比较低。现在104国道延伸过来之后,与正在规划的路桥至永嘉公路黄岩段、椒江至武义公路黄岩段,形成了一个新的环库公路网,再加上这条库区公路,整个西部的区位条件将会得到彻底改变。”
十二五时期,该区加快实施“五纵五横”公路网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以国省干线公路及重要县道为主骨架,辐射各乡镇的公路交通网络。但高速、高铁、国道基本分布在东部,整个西部与周边县(市、区),没有一条高等级道路相连,只能通过几条零星的盘山公路出行。
去年年底,该区党代会提出要以大旅游和现代农业为重点,凸显西部生态优势,全力提升西部发展短板。今年以来,该区全力推动基础设施向西延伸,加快推进市域铁路、104国道西移线等主干道路建设,规划西部连接仙居、永嘉的两条一级公路,快速打通西部与周边的通道。
一听说宁溪至朱溪段工程评审通过,家住宁溪镇上宅居的王国明难掩兴奋之情:“以前我们去仙居,要翻越海拔1000多米的大寺基,这几条路要是造好了,宁溪就从交通末端变成枢纽了。”
以项目为核,让西部旅游“活”起来
处于黄岩最西端的上郑乡,目前正紧锣密鼓地实施星光公园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华东地区首个观星公园,是西部旅游的新亮点。”乡长李浦军介绍说,距此6公里处,铅锌矿工业遗址改造项目也在规划中,一个集休闲、购物、度假、教育等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体指日可待。
黄岩西部遍布美景,零散的旅游资源如何进行整合,串点成线,连线成片,让游客慢下来、停下来、住下来?则是该区大旅游发展的重要命题。
为了让西部旅游真正“活”起来,一个以长潭湖为中心的休闲旅游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通过空间延续,利用周边古村落的现有景区,该区致力于把长潭湖打造成文创型、生态型、运动型、高品质的湖泊旅游度假目的地,同时,对库区溪流和沿溪景点进行打包整合,打造“五溪十村”西部养生度假项目。
如何将散落的资源“连”起来?该区实施“演太线”美丽乡村金廊工程、宁溪美丽乡村绿道两大精品线路建设,并建设辅线从核心区块向外辐射。其中,上郑乡以星光公园为重点启动精品区块建设,逐步与宁溪镇形成纵深融合;富山乡以半山村、李家山村为规划节点向周边扩面……
以产业为基,让西部群众富起来
“这竹筒饭可是我的独家招牌!”还没走进陈叶敏的家,便听到一阵爽朗的笑声。烈日下,这位“80后”村委会主任正忙着烤制竹筒饭,黝黑的脸庞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他所在的上垟乡下方村是一个典型的集体经济薄弱村,年轻人多数在外打工,土地也大量抛荒。格桑花盛开时节,脑子活络的陈叶敏以一个月12000元的租金,租下了前岸村口的一幢民房,一开始谁都不知道他葫芦里卖什么药,一个多月后,当越来越多的游客陆续走进了偏僻的下方村时,大家这才反应过来:这是借邻村的地理优势承接客源呀!尝到甜头之后的陈叶敏也由此找准了村里的发展方向:打造一个以食用百合为主要产业的“百合村”,修建一批具有乡土风情的茅草屋,吸引游人进村歇脚或小憩……
近年来,该区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重点加快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互联网等产业发展,通过跨产业融合、跨行业整合,拉长产业链条,实现带动西部群众增收致富的目标。
在屿头乡党委书记陈康的办公桌上,一张全域旅游规划图描绘着全乡的发展图景:北有上凤千亩枇杷园;东有柔极溪入库河口湿地绿态初现;南面以石狮坦村为核心的民宿区逐步成型,与东坞大本营一起为柔川景区提供着优质的旅游集散服务。西面有布袋山和白石村。“今后我们要运用旅游+产业的模式,通过举办旅游文化节等各种方式来带动发展。”陈康说。
共同参与 维护家园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