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台州市系统推进长潭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工作
全面提升库区生态品质
2017-08-30 09:10:37来源:台州日报记者 泮永翔

  长潭水库,一块浑然天成的璞玉,静静卧在黄岩西部山林之间。行走在水岸,湖面宽广,四周青山如黛,连绵起伏。清泉汩汩从湖中流出,源源不断地向千家万户输送。

  作为台州市民的“大水缸”,长潭水库担负着重任。据市环保局一份资料显示,截至目前,长潭水库已连续5年水质达标率100%。

  涵养净化入库水

  在长潭水库的东北角,瑞岩溪每天不知疲倦地注入清泉。溪流入库处,一个占地50多公顷,波光粼粼、绿树青草、虫鸣鸟叫的人工湿地,逐渐展示出生态之美。这是长潭库区第一个生态湿地,也是台州市在库区生态建设、涵养水源上寻求突破的新举措。

  “瑞岩溪人工生态湿地工程占地总面积约55.7万平方米,包括强化治理区、生态展示区和浅滩区生态修复区。根据区域不同,分别种植了乔木、灌木以及菖蒲、睡莲等水生植物,绿化面积达40万平方米。”市环保局工作人员介绍,该湿地是长潭水库的入库溪流生态湿地,目前已经建成并已发挥效益,瑞岩溪进入水库的主要污染物削减30%,水质达到II类标准。

  据了解,长潭库区上游有瑞岩溪、柔极溪、上垟溪、桐外岙溪等8条主要入库溪流。为减轻上游污染源对长潭水库造成的负荷,2010年率先启动瑞岩溪生态湿地试点工程,通过3年努力,瑞岩溪人工生态湿地工程于2013年建成。2014年全面完成了长潭水库其它7条入库溪流生态湿地工程的前期立项、科研工作。目前,上垟溪、桐外岙溪湿地工程已完工,柔极溪湿地工程也已进入施工后期。2017年计划实施永宁溪生态湿地工程,目前初步设计已基本完成,剩余主要入库溪流生态湿地在2019年前力争全部建成。

  “长潭库区污染物主要来自农业面源污染,这也是台州市下决心打造生态湿地的原因之一。人工湿地好比是‘库中库’,通过湿地、大坝的过滤,把从上游来的污染最先在这里隔离,涵养净化。”市环保局局长陈昌笋说,目前已经全面启动7条入库溪流生态湿地建设,“全面建成指日可待。”

  控制源头截污染

  宁溪是长潭库区最大的集镇,在截污工程启动前,集镇内的生活污水几乎是直排流入水库。2013年3月通过省验收的宁溪镇污水处理厂排污管网工程,终于将当地污水一“网”打尽。

  “我们是全省第一个对库区内集镇污水处理厂进行准四类提标排放改造的,目前库区上游乡镇都建起了污水处理厂,涉及所有村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完成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覆盖率达到91%。”市环保局工作人员说,在上游宁溪镇、上郑乡等建成6个集镇污水处理厂,全面关停库区内40家污染型企业,“通过加强库区生活污水治理,从源头上控制了库区环境污染。”

  与此同时,在水环境治理中,环保、农业及当地乡镇加大了对畜禽养殖业的联合执法力度,对库区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及网箱养殖实施全面关停。据统计,目前关停规模化畜禽养殖场48家,以发放补贴形式禁养猪、牛3000多头,拆除栏舍15344.43平方米。

  另外,库区生态移民也在全面跟进。“饮用水源地生态保护,最直接、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人口。”市水库移民管理办公室安置处工作人员说。

  据统计,库区已陆续累计完成下山和异地移民6批8584户31261人。2012年开始,黄岩区启动长潭水库38米线以下移民遗留问题处置工作,出台了黄岩区长潭水库生态移民工作方案及处置办法,对长潭库区沿岸村庄165户实施外迁移民。今年该区进一步加大生态移民力度,投入2500万元对北洋砂地等区域98户群众实施异地搬迁安置。

  建立水质保护伞

  “您已进入长潭水库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保护区内禁止旅游、游泳、垂钓……”每当进入库区,手机都会收到这样一条短信。

  “长潭水库是全省第一个采用移动平台进行警示提醒的水库。”长潭水库管理局办公室主任王挺表示,提升水库水质预防、预警能力是建设确保用水安全的一个重要举措。

  从2006年起,黄岩区在全省率先建成长潭水库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在水库水域设立3个常规监测点,定期开展水质常规监测和监测全分析,并在今年建设了省控断面温潭监测点自动监测站,预计可在年底前投入试运行。

  在进一步完善水质监测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市、区两级应急联动机制,建成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定期开展长潭水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提升预警应急能力。

  另外,增添绿色是保护水库必不可少的途径。“库区38米线以下区域1920亩耕地全部退耕还湖,水库上游及周边封山育林12万亩,人工造林8000多亩。”王挺介绍,库区内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平方公里,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和其他迎水面区域地面植被覆盖率分别达到80%和98%。

  “满目青山皆为景,湖水清澈照人游。”站立长潭大坝上,内可观湖光山色,外可观田园村庄,这样的赞美将经久不衰。

责任编辑:孙璐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 【专题】中央环保督察即时报

  • 武义稻田现巨型龙舟

  • 1
  • 2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