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破解农村难题 喜看千年一变
垃圾分类重塑金华乡村
2017-09-15 07:16:48来源:浙江在线记者 徐晓恩 徐贤飞 傅颖杰 何贤君

兰溪市赤溪街道常满塘风光

  垃圾分拣员周建秋在收集分拣垃圾

  浙江在线9月1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徐晓恩 徐贤飞 傅颖杰 何贤君)盛夏时节,记者辗转数百公里,穿城郊、访山区,入乡镇、进农家。一次次推心置腹的谈话,一个个清新洁净的村庄,一群群五湖四海的游客,令人深切地感受到,历时3年的金华农村垃圾分类,已重塑乡村。

  地处浙中,金华市有145个乡镇4472个行政村,垃圾分类工作已基本实现覆盖;“转型升级”后的农村,村庄变美,有些赛过城里,不少成为景区。因此,国家住建部还专门发文,要求各地学习“金华经验”。

  垃圾分类,实惠农民

  都说,垃圾是人类的另一部历史,垃圾处理也总是考量着人类的智慧。办法总比困难多。3年前,金华因垃圾围城之忧,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资源化试点工作。

  澧浦镇琐园村就是试点村。74岁的杨金环奶奶坐在自家的厅堂里,悠闲地摇着蒲扇。她摆了个玩具小摊,日盈利有五六十元,生活很惬意。“都是托了垃圾分类的福。”杨奶奶说,这个厅堂原来有六七个废猪栏、四五个鸡舍,又臭又脏。当时,镇干部要来推行垃圾分类,杨奶奶没当回事。“镇干部还说,按什么可回收、不可回收分。农民哪有垃圾不可回收的,鸡粪还能当肥料呢。”杨奶奶回忆说,大家刚开始都没听懂,好容易说通了,干部就被大家“嘲笑”了,这不就是“能不能堆肥、会不会烂”吗?

  从此,会烂、不会烂就成了金东人的垃圾分类法。杨奶奶不识字,村干部就教她认颜色,绿色桶装会烂垃圾,灰色桶装不会烂的。“刚开始,村里有围裙、肥皂送,我是跟着分的。分着分着,就习惯了,没东西送也分。”杨奶奶咧着嘴笑道。

  现在的琐园,早已不是当初的模样。利用村里庞大的、原本搭满猪栏鸡舍的明清古建筑群,该村发展起了旅游业,现已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日均接待游客三四百人次。

  离琐园村不远的六角塘村,许多村民在村文化礼堂乘凉。垃圾分拣员周建秋一来,气氛就活跃起来了。村民们七嘴八舌地问,谁家垃圾分得最好?谁家垃圾桶最干净?“现在村里都有了新‘相亲大法’了,这户人家做亲家怎么样,看看家门口的垃圾桶干不干净,垃圾分得好不好。”周建秋解释道。

  垃圾分拣员的职责,就是给每户人家倒垃圾,并在农户会烂、不会烂分类的基础上,把不会烂的分拣成好卖、不好卖。“会烂的送到太阳能堆肥房堆肥,好卖的拿去卖,不好卖的送垃圾填埋场。农户分完,我再分,这叫垃圾的‘二次四分法’。”周建秋说。

  天天与家家户户的垃圾接触,村里又有“以垃圾论婚嫁”的新习俗,所以周建秋“很吃香”,村民爱围着她聊天,掌握第一手信息。

  农村的这一新习俗,让金东区农办工作人员王瑞良很开心。他曾是澧浦镇分管垃圾分类的镇干部。他常说,从随手扔到随手分,看似一字之差,却是千年一变。而这千年一变,也确确实实给农村带来了好处。

  记者在六角塘村文化礼堂里采访两个多小时,没有发现一只苍蝇。村民说,他们的蚊帐也早已“下岗”了。以前嫌弃农村的城里亲戚,周末都争着住到村里,让村民倍有面子。琐园村变化更大,垃圾分类后,村子直接成了景区。

  规范分类,一学就会

  点上开花易,面上推广难。

  众所周知,农村工作推广最难。金华4472个村,基本上村村开展垃圾分类,着实令人惊叹。

  “其实就是不停试验、不断总结,再拿出好的办法推广,耐心纠正各种反复。”金华市农办副主任郑俊杰说,在试点之初,他们就坚持“农民可接受、财力可承受、面上可推广、长期可持续”的原则。

  在郑俊杰的办公桌上,我们看到一本名叫《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范》的白色小册子。他介绍,这是全国首个垃圾分类地方标准,由金华市农办提出,金东区农办、金东质监局、浙江大学、中国计量大学联合起草,去年底金华市质监局正式发布。

  这本仅18页的小册子,可学习、可操作性极强,从垃圾车设计、垃圾桶大小到太阳能堆房建造,应有尽有,图文并茂。再加上金华市农办此前出台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以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合格村验收标准与规程》,即便是一个垃圾分类新手,都能很快上手,在村庄里实施垃圾分类。

  兰溪市东山项村就是这么学起来的。这个今年初才开始垃圾分类的村子,短短数月,已经是兰溪市垃圾分类优秀村。村支书项宝其把白色小册子当宝贝,“想要有后发优势,就要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做得更好。”

  东山项村是市里较晚实施垃圾分类的行政村,因此能将前面村庄探索的许多经验“为我所用”:制定网格化管理措施,把全村分成若干小组,再由党员、村民代表联系到户,这是金华较为通用的“党建+”做法;以垃圾分类为抓手,打造东山项为项羽最大后裔旅游村……这些都是早有成功先例的。

  不过,东山项村两委也贡献了自己的智慧:深化了垃圾分类“荣辱榜”,设立了村垃圾考核组,对家家户户每月垃圾分类情况进行考核,还每月一公布。“如果你家每个月都倒数,脸上挂得住么?”项宝其反问道。

  为实现垃圾分类长效化管理,今年金华市农办又在全市农村推行太阳能垃圾房“房长制”,要求每个有太阳能堆肥房的村子都张贴“房长公示牌”,公示房长的电话、职责。东山项的“房长”项宝其早早就挂牌“上岗”了。

  他除了要检查阳光房卫生是否整洁有序、检查垃圾分拣员分类效果、登记垃圾清运情况外,还要确保阳光房配套设施定期维护和安全生产。“这个垃圾清运记录本就是个证据本,通过记录我们村运出去垃圾的多少,就能倒查我们村垃圾分类彻不彻底,很有‘威力’。而我拿着这个记录本,也能时时监督垃圾分拣员的工作,倒逼分拣员督促农户做好分类。”项宝其说。

  为了保障垃圾分类长效运行,金华市人大常委会早在2015年年底,就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作为立法调研课题,由市农办成立调研组负责研究。目前,相关法律条文草案已经金华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并提交人大常委会。

  绿色生活,重塑乡村

  今年来,一个名为“生态洗衣房”的便民设施风靡金华,由兰溪和浦江不约而同先试先行,并逐步在金华农村生根发芽,目前全市29个村的50个生态洗衣房已投入使用,另有109个村的127个生态洗衣房正在建设中。

  所谓“生态洗衣房”,其实就是村集体洗衣房。塘边洗衣是农村的一个传统,而如今的金华农村,连池塘都舍不得洗衣服了。黄店村是金华最早建生态洗衣房的村,村干部王老四说,洗涤剂洗衣产生的污水,会提升池塘水质总磷的含量,导致水中微生物出现异常、水体污染。

  垃圾分类“点化”了金华农村。村干净了,水要干净;水干净了,家要干净。走进游埠镇范院坞村村委会主任孙素玲家里,记者着实惊叹了一会儿。她家房前屋后看不见一点垃圾,庭院物品堆放得整整齐齐,随处可见的是精心打理过的果树、观赏性花木、盆栽盆景,尽显主人的用心。

  自去年4月份起,游埠镇为了巩固垃圾分类成果,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洁美家庭户”评比活动。评选标准从环境卫生、庭院摆放和绿化程度都作了详尽规定。

  在孙素玲的带领下,11名巾帼志愿者不定期走家串户,从环境卫生、庭院摆放和绿化程度等方面进行打分。“我家还不是做得最好的。大家都养成习惯了,家里乱糟糟的,总感觉不舒服。”孙素玲说。

  家干净了,生产方式也要干净。

  兰溪市赤溪街道常满塘村,千亩荷塘随风摇曳。7月31日,为期3天的兰溪第二届荷花节在这里开幕,吸引了一大拨慕名而来的游客。

  尽管忙碌,村民杨洪奎心里却乐开了花。每个莲蓬2元,他一天就卖掉2000个左右,还要给上海市场发货3000多个。他家雇了十个工人,都来不及采摘。

  “我以前是养珍珠的,污染环境,也没挣到多少钱。现在种荷花,保护了环境,钱也挣得多了。”这个养了半辈子珍珠的农民,终于收获了大自然的慷慨回馈。杨洪奎只是常满塘村2000多亩荷花种植户的一个缩影。

  垃圾分类的绿色生活,正在重塑金华农村。

责任编辑:陈婷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 【专题】中央环保督察即时报

  • 武义稻田现巨型龙舟

  • 1
  • 2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