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上午,市区影视城大厅内,小河头村城中村改造宅基地抽签安置在此举行。
作为太平街道今年启动的第一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小河头村城中村改造项目自1月份启动签约以来,春节后实现腾空,9月底即可进入复建阶段,“当年签约,当年腾空,当年拆除,当年复建,小河头城中村改造也改出了‘小河头加速度’。”太平街道常务副主任吴辉表示。
而小河头村顺利完成宅基地安置,也标志着太平街道第一批启动改造的城中村已全部进入复建阶段。
8个多月,小河头村成改造速度最快的村
小河头村位于我市南入城口,有人口2700多人,三面环山,环境优势明显。然而,长期以来,“村里建房没有统一规划,参差不齐,很影响环境,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温岭南入城口的形象。”小河头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卫兵说。
“脏乱差”的情况,村两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当小河头村被列入太平街道城中村改造范围的消息传来,李卫兵和其他村干部振奋不已,“城中村改造后,村里的环境有望大幅提升,我们必须铆足干劲,做好这项工作。”
然而,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村民起初对于城中村改造并不配合,“其中有一户很不配合,我们只得将所有村干部分成5组,轮流上门做工作。”李卫兵回忆,“那时每天晚上都忙到很晚,村干部们说得嗓子都哑了,才劝动他签下了协议。”
克难攻坚之下,小河头村城中村改造项目也进展迅速。自1月中旬正式启动城中村改造集中签约以来,小河头村仅用了8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签约、旧房拆除、建筑清运和规划审批等前期准备工作,是目前太平街道城中村改造速度最快的一个村。
母亲重病,他无暇分身照顾
进展迅速的背后,写满了感人故事。
李卫兵的母亲朱春莲今年72岁,自打8年前患上尿毒症后,长期卧病在床,且要经常到市一院做血透。因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两职一肩挑,李卫兵忙得团团转,特别是城中村改造启动后,他更是难以抽出时间陪伴母亲。好在他的妻子和两个姐妹理解他,承担起了照顾母亲的重担。
9月17日,距离小河头村城中村改造抽签安置只剩4天,李卫兵和其他村干部一道忙着,落实图纸、调整抽签安置方案,一忙就忙到了深夜。“我们事后才知道,当天他母亲的血透导管内漏,病情加重,必须赶去杭州治疗。”吴辉说,“可他没有透露半点消息,愣是坚持到了最后。”
说起这事,李卫兵带着许多愧疚,“母亲病情加重,我哪能不急,可抽签安置进入了最关键阶段,这时候我绝不能离开。”
母亲在杭州住院治疗期间,李卫兵不敢和母亲通电话,只能抽空给在杭照顾母亲的姐妹打电话,询问母亲的治疗进展,“她的情绪很不稳定,不停地说要回温岭,一说起来我就掉眼泪。”这个在抽签安置现场一脸沉稳的中年男子,说起这事,眼圈红了,声音嘶哑……
李卫兵说,等抽签安置扫尾结束,他会马上赶去杭州一趟,10月初再赶回温岭,中间只有几天时间,“复建工作马上要启动,必须及早赶回。”
“党员动起来,太平美起来”
感人的故事,绝不止一桩。吴辉说,有一名小河头村的村干部,因为长期操劳,抽签安置前几天突然高烧40℃,“那几天,他每天都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忙到深夜,直到凌晨四五点钟才去打点滴,打完点滴,又投入工作。”为了给村中老人找好临时安置点,村干部多番奔波,找到了一处租房点,“不仅租金便宜,还找来厨师,解决了老人们的后顾之忧……”
“这一年里,村两委围绕城中村改造,做了大量工作,对于小河头村城中村改造中涌现的种种事迹,我们深受感动。”太平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深情铸成的壮歌,也是‘先锋引领环境革命’的生动实践。”
记者了解到,以此为契机,太平街道将开展“先锋引领环境革命”三年攻坚行动,“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让更多‘党员动起来’,从而实现‘太平美起来’的目标。”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