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原创 正文
2017浙江“最美家乡河”——松阳松阴溪①
松阳松阴溪:创新治水理念 挖掘“美”的内涵
2017-12-26 11:13:42来源:浙江在线记者 季建荣

  编者按:唯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北宋状元沈晦因眷恋松阴溪畔的美景,而选择在致仕后定居松阳,那是一种单纯地对于“绿水青山”的爱恋;时光荏苒,松阴溪的美在历史长河的洗礼中不断升华,勤劳俭朴的松阳人与松阴溪早已“融为一体”,相联相生;肥沃的松古大地有了松阴溪的滋养,人杰地灵、民熙物阜;静谧的松阴溪有了松阳人的守护,流淌千年、生生不息。

  十九大报告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依水而居,水因人而美,如今的松阴溪畔,“人水共生”的和谐氛围已然形成。

  松阳县核心区全景

  浙江在线12月2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季建荣)两岸山峦叠翠,一路是景;水利工程历史悠久,古朴完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世代传承……

  在2017浙江“最美家乡河”评选活动中,松阳县松阴溪以她优美的生态环境、古朴的水利工程景观、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等特点,在众多参评河道中脱颖而出,荣获“2017浙江‘最美家乡河’”。

  松阴溪的保护、治理过程中有哪些独到之处?未来,又能给当地百姓带来什么?

  带着问题,本网记者专访了松阳县副县长黄德慧和谢雅贞。

    松阴溪畔:落日余晖

  松阳县副县长黄德慧:传承治水精神 创新治水理念

  松阴溪全长109.4公里,其中松阳县境内60.5公里。

  黄德慧表示,作为水利人,松阴溪就是主战场,松阴溪的美也是一代又一代水利人传承和坚守的美,更是一代又一代松阳人齐心协力共治、共享的美。

  基于农业灌溉、人畜饮水、水运、渔业等目的,松阴溪水利工程建设由来已久。从明清以来建有观口堰、金梁堰、梁下堰、午羊堰、青龙堰、白龙堰等30余座大大小小景观、灌溉堰坝依旧溪中静卧,历久弥新。这都是松阴溪水利工程的历史见证,更是松阴溪治水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新时代的水利人继承和发扬了先辈治水精神,在松阴溪治理上不断摸索和创新,赋予了松阴溪“美”的新内涵。

  黄德慧告诉记者,松阴溪水利工程从早年单纯考虑安全功能、“铜墙铁壁”式的建设理念,慢慢地演变成安全、生态、休闲等元素相互贯通、互相渗透,使水利工程不仅具有安全防护功能,同时兼备旅游、观光、休闲,这是松阴溪水利工程建设的一大进步和特色。

  “更重要地,松阳县上下思想一致,齐心协力推进水环境整治、农村面源治理、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是松阴溪的‘美’不断优化的重要保障。”黄德慧说道。

   松阴溪绿道

  松阳县副县长谢雅贞:挖掘“美”的内涵 共享“美”的红利

  谢雅贞认为,松阴溪的美是和松阳的山水、田园、民俗等连在一起的。有形的美包括水质、生态、环境,无形的美包括沿线的水利典故、传说、乡村民俗文化节庆等。而深层次的美,是一代又一代的水利人的坚守、沿线村庄百姓文明习惯的养成和文明素养的积淀,这也是母亲河展现出的内在美。

  “最重要的是历届县委、县政府把松阴溪治理提到了整个县级的战略高度去做,上下同欲、齐抓共管。我们看到的美是水面上的美,内在的美是岸上的美,是社会价值治理体系的美。”谢雅贞说。

  生态环境是“易碎品”,松阴溪的美更是来之不易。谢雅贞告诉记者,松阴溪全域景区的规划和打造,一直是慎之又慎。从顶层设计开始,融入科学、先进的理念,做到多规合一。在具体建设过程中,不做过多的开发和建设性的破坏,不做过多的商业化设计,杜绝一切违法、违章,做好精品、精致的建设。

  “让百姓切实感受到绿色资源、绿色生态也能够转换为‘金山银山’,通过松阴溪沿线旅游带的建设,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提高经济收入,同时还丰富精神层面的需求,这是打造松阴溪全域景观带的初衷。”谢雅贞说。

  数据显示,去年全年,松阳县共接待游客30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近18亿元。

  “美的打造,最终就是要让老百姓有幸福感、获得感!”谢雅贞说道。

责任编辑:孙璐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 【专题】中央环保督察即时报

  • 武义稻田现巨型龙舟

  • 1
  • 2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