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2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陈婷 通讯员 朱智翔 晏利扬)仰望天空,蓝天白云鸟无痕;俯视溪流,碧水粼粼鱼嬉戏;眺望远山,苍松翠柏峰峦秀;近看村庄,移步换景美如诗……走进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满眼的绿意,满面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
磐安,地处浙江中部,是雁荡山、括苍山、会稽山和仙霞岭的发脉处,也是钱塘江、瓯江、灵江和曹娥江四大水系的主要发源地之一,素有“浙江之心”“群山之祖”“诸水之源”的美誉。
“九山半水半分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一度让磐安成为浙江5个最贫困县之一。如何甩掉“贫困县”的帽子,立足自身生态环境的磐安,在上世纪90年代末提出了“生态富县”战略,开启了探索实践“绿富美”的发展之路。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主要领导来磐安调研时指出:“磐安的生态富县战略提得很明确、很响亮。生态是可以富县的,生态好不仅可以富县,而且可以让老百姓很富,是很高境界的富”。
十六年来,磐安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牢记嘱托,把生态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谋划、作为责无旁贷的政治责任来落实,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一锤接着一锤敲,描绘着磐安更加美好的生态富县蓝图。
今日,国家级生态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一幅“青山绿水,生态宜居,休闲养生”的绿色画卷正在磐安徐徐展开,绽放出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互促互进的美丽图景。
守好绿水青山、蓝天白云
擦亮生态环境“底色”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用这一诗句来形容磐安的一城山水,一点都不为过。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再加上“四江”“四山”之源,让磐安成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浙中江河源头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俨然已是磐安发展的“底色”。于是守好这里的青山绿水,送下游一江清山,护浙中一方净土,成了磐安人一直扛在肩头的责任担当。
为筑牢这道浙中生态屏障,磐安从“源头保护”入手,划定生态红线,提高准入门槛,用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的工作导向,来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大盘山春光 姜建新/摄
“生态红线就是‘高压线’,绝不能越雷池一步。”磐安当地政府对于生态红线的坚守,从没有“下不为例”的说法。金华市生态环境局磐安分局局长黄世君介绍,磐安有六大生态保护区,其中大盘山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众多珍贵的中药材野生种质资源受到保护,游客只能在景区外围游览,而核心区是明令禁止入内的。六大保护区都是生态红线,除此之外,全县共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434.14km2,占县域总面积的36.75%,面积和比例均为金华市第一。这些红线内的土地是明确禁止开发的。
不仅如此,磐安的环保标准也非常严格,准入门槛也比其他地方高。“虽然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来了大量企业,但真正落地的企业数量不多。有些企业在其他地方通过了环评,但在磐安却无法通过。” 黄世君说,当年磐安还是浙江经济欠发达县市时,一家年产值达6亿元的台州铝合金型材加工企业想来投资建厂,就因为其生产过程中有微量的重金属产生,最终被“劝退”。红线之多,门槛之高,让污染企业在磐安几无立锥之地。
冰雪大盘山 郭丽泉/摄
有源头保护,也有环境整治。走在磐安县盘峰乡沙溪村村道上,道路干净整洁,村舍窗明几净,一旁的沙溪清水潺潺、绿树掩映。难以想象曾经这个村是出了名的“脏乱差”。
盘峰乡沙溪村党支部书记孔伟这样描述村庄的变化:“过去我们村里垃圾遍地、污水横流,鸡鸭满地跑,村里人留不住,外地人不愿来。现在通过环境整治,垃圾有人清理,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排放,家家建起了美丽小庭院,门口的小溪水清、河畅、景美,玫瑰庄园吸引了众多游客,带动了农家乐发展,村民生活在花园里,从原来种吃的,变成现在种看的,挣的钱却更多了。”
沙溪玫瑰园
沙溪村的“蝶变”只是磐安环境整治守好绿水青山的缩影。多年来,磐安全力打好环境整治“组合拳”,统筹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实施了“净水”“净气”“净土”整治行动,开展了环境“十美村”“十差村”评比,落实了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和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问责等制度,一批乡山村落让人记住了乡愁。
如今,在保护和整治齐推共进之下,磐安的生态底色正越擦越亮:森林覆盖率80.9%,出境水质100%达到环境功能区要求,是名副其实的“浙中水塔”,PM2.5浓度均值25微克/立方米,县域负氧离子含量年均3576个左右,是享誉省内外的“天然氧吧”。
发展农家乐、民宿经济
做大生态旅游“特色”
“身心两安,自在磐安”磐安的好山好水好空气,造就了“江南生态养生源”的金字招牌。在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巍巍群山,有流淌不绝的碧波清水,然而“山水之城”并非磐安惟一的标签。“家家户户种药材,镇镇乡乡闻药香”,磐安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孕育了出“中国药材之乡”的美名。
看美景、品药膳、享宁静……近年来,每天都有不少久居大都市的人群按图索骥找过来,只为来到这一生态宝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休闲度假,养生康体。休闲养生旅游已成为磐安发展的一大“特色”,绿水青山正成为磐安人的“幸福靠山”。
“以前村里很多人都在外面上班,后来看到农村发展越来越好,就回村开起了农家乐。现在每年收入都比以前打工来得多,而且还能照顾到家里的老人小孩。”磐安县尖山镇乌石村书记张财瑶笑呵呵地说,自己作为村里最早的4家农家乐之一“台门里”民宿的业主最有发言权。2005年,他在自家有300年历史的老房子里办起了农家乐,后来又升级改造成高端民宿,将一楼作为茶室,二楼作为客房。现在每间房800-1000元一晚,还常常是一房难求。
“一房难求,现在在我们这里很普遍。近两年,不光江浙沪的游客越来越多,世界各地的朋友也有很多慕名而来。” 尖山镇农技员包骏瑶介绍,其中最多的就是上海游客。
2016年,针对上海客源,磐安推出了“沪上人家”休闲健康养生方案。沪上人家,顾名思义,意指上海人在磐安的家。通过感受山水景观、参与农事体验、听取养生专家讲座、欣赏磐安非遗大戏、品学磐安药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上海游客感受到一个别具风情的磐安。“‘沪上人家’还设计了磐安、上海城际交通线,每天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安排大巴接送。”包骏瑶说。
随着尖山镇“沪上人家”民宿品牌逐渐打响,当地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农家乐、民宿经济也逐渐辐射至磐安全县,一批“农户+”“文化+”“产业+”“旅游+”“互联网+”等新模式也应用而生。
共享农屋
“共享农屋”便是磐安针对闲置农屋,结合共享思维,依托互联网,打造的新农家乐模式。
“我们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空的’,以‘我在磐安有个家’的理念,推出 ‘共享农屋、磐安山居’项目,建立线上线下信息平台和服务中心,将闲置房屋租给游客度假休闲或经营创收,实现城乡功能互换、生态空间共享。”磐安大盘镇小盘村“共享农屋 小盘山居”负责人李红艳说,“共享农屋”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
已经在小盘村住了一个多月的杭州王奶奶表示,磐安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村美景美,住在这里很舒服,而且40元一天的房租,非常实惠。自己去年和家人来过一次后就念念不忘,所以今年早早地便约上朋友一起过来,想多住一段时间,明年应该还会再来。
像王奶奶一样住“共享农屋”享青山绿水的游客还有很多。“我们这已经全住满了,4对夫妻带着4个小朋友,都是老客。”小盘01号“共享农屋”业主吕爱兰开心地说,自己的“共享农屋”几乎常年都有住客,一年的收入比以前自己种地、打工多了不少。
让游客感到“流连忘返”,让村民享受“生态红利”。目前,磐安已发展农家乐和民宿789家、床位约1.6万张,从业人员超1万人,2018年接待住客362万人次,直接营业收入2.65亿元。
除了大力发展农家乐,在休闲养生旅游为“一号产业”的政策指引下,磐安还先后推进实施了灵江源玻璃桥、沙溪玫瑰庄园、维新滑雪场、樱花谷等数十个旅游项目,全力打造了“浪漫花乡线”“休闲茶乡线”“养生药乡线”三条精品生态旅游线路,实现了休闲养生旅游红红火火。2018年,全县接待游客135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2亿元,分别增长13.4%、20%。
推进生态工业、生态农业
增添绿色发展“亮色”
高标准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大力发展中药材和食用菌等产业……在生态旅游业成为磐安发展“特色”的同时,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则成了磐安绿色发展中的一抹“亮色”。
晨曦中的磐安工业园区
浙江巨久轮毂股份有限公司,坐落在磐安工业园区内,与尖山镇藤潭岗村隔路相望。一个是年销售近2.7亿元的企业,一个是全国文明村。曾经,这对有名的“邻居”摩擦不断,村民捂着鼻子,对马路对面的气味直摇头。
“来到这片绿水青山,就要吃生态饭。”认识到绿色发展意义的“巨久轮毂”创二代小林,决定把厂房往后移,新建1万平方米厂房,并引进封闭式自动化生产线,配套建设更为先进的废气、废水处理设施。现在两家的距离虽然远了,但心却更近了。不仅如此,转型升级也让“巨久轮毂”尝到了甜头,产值增加了近1亿元。
一面是园区企业转型升级、欣欣向荣,一面是“园中村”破旧立新、创新发展。
尖山镇陈村,是磐安工业园区的“园中村”。随磐安工业园区而来的投资者和大量劳动力,如今成了陈村村民致富路上的“客官”。村支书张伟财说,利用园区资源,农民建起新房,办起了餐馆、农家乐,打出了陈村的专属招牌——工旅融合。
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磐安工业园区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只是磐安发展生态工业的缩影。此外,磐安还通过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异地建园等方式,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实现了传统产业改造步伐加快,新兴产业培育成效初显,文化时尚产业稳步提升。
除了发展生态工业, 磐安还大力发展以中药材为代表的生态农业,推进本地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药博会
9月底,一年一度中国•磐安中药材博览会又将在“浙八味”特产市场•中国药材城开幕。
“浙八味”特产市场•中国药材城是长三角唯一一家的综合性药材及特长批发市场,在这里可以买到和卖出来自全国各地的药材,去年市场交易额已超30个亿。
事实上,中药材产业是磐安的传统优势产业。优越的生态环境让磐安全县境内拥有药用植物1219种,磐安白术、元胡、玄参、白芍、玉竹宋代以来就一直被世人所称道,著名“浙八味”中的白术、元胡、浙贝母、玄参、白芍五味道地药材就盛产于此。
先天优势,再加上中药材产业的“绿色”属性,让磐安人坚定了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决心,不断推动着中药材产业向集聚融合、向高品质高附加值延伸。
包括中药材产业在内,磐安的生态农业正显示出巨大的活力,原本高海拔山地的劣势正在扭转成为巨大的优势。经过几年的发展,磐安通过推广“茭白—大球盖菇”“桑枝—杏鲍菇”“食用菌废菌料再利用种菇”“药—菇”“菜—菇”“果树套种食用菌”“猪、沼、果种植”等生态循环模式,实现农业绿意盎然,绿色生产换来了磐安农产品的大市场、高身价,成为磐安农民致富的点金棒。食用菌产业、畜禽养殖产业、茶叶产业等等,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菇乡晨韵 陈筱娜/摄
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甩掉“贫困县”帽子的磐安,实现了发展重点从单纯的生态保护向生态优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三生融合”转型,绿色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生态经济焕发活力,生态环境一枝独秀,生态城乡宜居宜游,磐安正成为越来越多人梦寐以求的“诗和远方”。
“下一步,我们要以高水平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抓手,统筹推进高质量美丽磐安建设,做到‘全域美、全面美、全业美’,加快打造身心两安‘大花园’。”磐安县县委书记王志强说。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