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二月,贵州的大山深处绿意盎然。
温润的风催着山间茶树嫩芽长满枝头,这个春季,以茶产业为开端的农业产业调整,成为贵州农村供给侧改革的排头兵,促进了当地百姓脱贫致富。
贵州省贵定县云雾镇鸟王村依托茶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从开辟家庭小茶园到培育茶企、茶商和茶专业合作社,不断壮大茶产业走上小康路,成为贵州省众多少数民族村寨率先进入小康生活的乡村之一。
鸟王村,位于贵州省贵定县南部与龙里、惠水两县接壤的云雾山区,海拔1200米至1500米,由13个自然苗寨组成,现有20个村民小组、612户、3085人,90%以上为俗称“海葩苗”的苗族。村里盛产贵州著名的苗岭贡茶——云雾茶。
这云雾里的山村,曾是贵州省出名的穷地方之一,多数村民靠外出打工为生。
“山高、土质酸性,腐殖质丰富,矿物质丰富,雨量丰沛,昼夜温差大、雨雾和阳光交相辉映等气候特点,特别适宜茶树生长,产茶叶味道清香浓郁。”鸟王村种茶人雷家才告诉记者。
“鸟王村已经有数百年的种茶历史。”雷家才说,“以前野生茶是贡品,产量不多,山里人家只移种一点点,换些盐巴吃。大部分田地还是种水稻、玉米,产量很低。”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搞起来,山下人跑到山上收野生茶。一些下山打工的村民就返回山上,从山中挖来野生茶苗,移栽到自家田边地头和房前屋后,成为“园界茶”,揉制的茶叶除部分自家食用外也销售给收茶人。
1997年开始,当地支持鸟王村发展种茶业,从开始只有几户将地改种了茶,到2017年家家户户都种上了茶,村里茶山12000余亩,户均种茶19亩,人均种茶4亩,村里建起57条机械化茶叶加工生产线,每年创造3000余万元(人民币)产值,人均可支配收入过万元。
“‘高山出好茶’,大自然赐予鸟王村独特的地理环境,让村民逐渐富了起来。”雷家才说,他家有40多亩茶园,除了种茶,还在家里加工、批发、零售茶叶,“有了茶这棵摇钱树,再也不愁生计。”
“实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茶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贵定县云雾山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莫文信说。
截至2017年底,贵州省茶园面积稳定在700万亩,产量32.7万吨,加工企业(合作社)4149家,总产值361.9亿元,综合产值567.8亿元。全省茶产业带动贫困户人口49.85万人,脱贫人数16.11万人;涉茶人员的年人均收入达到8641元;其中涉茶贫困户的人均年收入达到4985.4元,人均年增收2526元。
贵州属于高原山地,土壤瘠薄,水利灌溉条件差。贵州官方认为: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推进种植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走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之路,能够迅速带动山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近来,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贵州依托山地发展茶产业,使之已成为贵州山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助推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之一。
正月里,行走鸟王村,记者看到:一栋栋新民居错落山间。从云雾山中引来的清泉流入各家各户,进村路和庭院都已经打上水泥。这来自贵州省正在推行的乡村道路“村村通”“组组通”的福祉。
在村寨里行走,身着苗族服装的男女老少虽不认识记者,碰面时都会热情地打招呼,幸福笑容洋溢他们的脸上。
鸟王村,只是贵州众多通过产业调整实现乡村振兴的农村之一。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