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守护“大水缸”的碧波清流

发布时间:2018-10-14 09:00:23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 郭乐燕

  将珊溪水源地的饮用水,安全输送至千家万户,要过的第一关,是位于赵山渡水库取水口的水质自动在线监测站。连续6年的监测数据显示,从2012年至今,珊溪水源水质主要特征指标均能达到I、Ⅱ类标准,多项指标居全省前列。

  这股碧波清流,来之不易。

  2001年,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建成蓄水,500万温州人有了自己的“大水缸”。这一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由珊溪水库和赵山渡引水工程组成,关系着全市80%以上的饮用水资源。由于受生活污水、垃圾、畜禽养殖污染等严重影响,2011年前后,“水缸”水质呈下降趋势,水体富营养化,并爆发蓝藻。

  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珊溪水源保护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从2012年5月起,5年投入16.3亿元,建成了一大批环境保护设施并投入运行,畜禽养殖污染得到彻底根治,水质监测和安全防护体系日趋完善,保水渔业工程取得初步成效。珊溪水源保护工作在行动、机制上齐头并进,不仅使库区的每一条溪流都恢复了清澈,自觉保护水源也渐成库周群众的共识,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

  库周筑起安全网

  打出综合治理“十大招”

  日前,记者在瑞安市高楼镇的赵山渡库区生态搬迁集聚点看到,工人们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预计2020年可建成672套公寓房,实现安置1600人。同时,位于瑞安飞云、滨海等优质地段的4个集聚点也全面启动。此外,2016年和2017年两年,文成、泰顺两县抗震安居、水源地人口生态搬迁同步推进,共有4万余群众搬迁到库区之外或有环保设施的中心村镇。

  2012年以来,我市启动新一轮水源地保护,针对性地打出水源地人口生态搬迁、畜禽养殖整治、治污设施建设、保水渔业工程在内的综合治理“十大招”。最先打响的库周畜禽养殖整治战,在2012年和2013年两年内,削减生猪当量22.55万头,比原计划提前三年完成了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任务,相当于削减了入库污染总量的62%。如今,库区畜禽业整治已进入长效管理阶段。

  与此同时,建成9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农村污水治理设施440套,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在库区全面推行集中收集处置机制,生活垃圾收集率、处理率均达到100%。实施19个河道整治项目,建设44公里生态河道、4万平方米人工生态浮床,完成了4座水质自动在线监测站、一级水源保护区围网工程……一大批陆续投入运转的环保基础设施,在库周筑起水质安全防护网。

  从2012年开始,我市还连续4年在珊溪水库内投放有“清洁卫士”之称的鲢、鳙鱼苗各100吨。其间,市水利局(珊溪水利枢纽管理局)牵头市、县两级相关部门常驻库区,开展水源保护联合执法,并对珊溪水库实行三年封库,对赵山渡水库实施永久封库管理。如今,多年养鱼护水开始显现成效,珊溪水库鱼类存量恢复到约1800吨,水体生态平衡得以恢复。不久前,我市保水渔业共享共管机制迈出市场步子——珊溪水库包头鱼第一家授权店在文成开业,接下来,还将在各县(市、区)逐步推广特许经营店。库区渔业的产出收益,将重点支持库周集体经济薄弱村建设。

  经过6年多的综合治理,如今,珊溪、赵山渡两库水质均已稳定在Ⅱ类以上,走进库周,记者最大的感受是“猪少了,鱼多了,人迁出去了,治污工程建起来了”。特别是文成县的黄坦镇,已由原来溪流污浊、空气恶臭变成了如今绿水潺潺、空气清新的美丽乡镇,逐步走出了一条以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为主的绿色发展之路。

  水源保护机制新

  成全国水源保护工作示范

  近6年来,在珊溪水源保护工作中,我市不断创新、总结经验,形成了富有温州特色的大型饮用水源地保护模式,成为全国水源保护工作的示范。

  2012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开展珊溪水利枢纽水源地人口统筹集聚和水源保护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作为珊溪水源保护纲领性政策文件。此后相继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及20多个细化政策文件和规章制度,为珊溪水源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制度保障。从理顺管理体制这一根本来解决水源保护的难题,确立了“政府主导、水利牵头、部门参与、属地负责、齐抓共管”的管理体制。

  其间,市县两级大胆探索,形成诸多创新性的做法: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统一整合包装为一个项目,按照工程基本建设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各环节效率。通过“以水养水”市场化路子,设立珊溪水利枢纽水源地水源保护专项资金,采取在供水水价中收取水源保护费的方式,5年治理期内共筹集16.3亿元资金。

  从发力水环境整治,到逐步探索开发之策,我市将水源保护和库区发展放在同等位置。按照“谁保护、谁受益”的原则,2008年起我市正式设立市级生态补偿资金,走出一条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的道路。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3500万元的生态补偿资金,重点支持珊溪(赵山渡)水库和泽雅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生态补偿。此后,补偿额度逐年提高,现行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已达到每年1.2亿元以上。

  心系库周百姓的转产转业,市政府专门印发文件,确定了36个帮扶项目,并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促进库区群众转产业,仅来料加工一项就为库区群众增收1.6亿元。市级相关部门积极实施技术培训帮扶、人才科技帮扶等七大帮扶行动,助推库区群众转产转业生态发展。市水利局连续六年开展“亲近水源地 爱心献库区”系列公益活动76期,营造饮水思源的良好社会氛围。

  同时,将水库水质的好坏作为检验属地各方工作的“试金石”,通过建立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和监测体系,将考核结果与生态补偿资金分配、党政领导个人和班子考绩等挂钩。出台畜禽养殖污染长效管理“八条禁令”,并建立长效巡查与处置机制,在市、县两级陆上联合执法的基础上,库区乡镇成立巡查队伍,对破坏水环境的行为“零容忍”。今年以来,我市在飞云江流域河长制全覆盖基础上,建成四级湖(库)长制体系,构筑库区管水护水新模式,打造温州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又一闪亮名片。


标签:水源保护;水质;畜禽养殖;库区;生态补偿;监测站;监测数据;库区群众责任编辑:季建荣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